1毫米精度打破垄断!全球电梯传感技术迎来中国时刻

来源:激光每日说

作者:-

发布时间:2025-11-03

传感器,现代工业智能化的神经触角,正在中国企业的创新突破下重绘全球竞争版图。

电梯门缓缓关闭的瞬间,一束肉眼不可见的激光悄然扫描着空间;百米高的电梯井道中,精密传感器实时监测着钢缆的细微形变;当电梯门宽发生变化,智能光幕自动调整检测角度……

这些曾依赖进口技术的场景,如今正被中国创新力量改写。

在政策驱动和智能化浪潮下,全球工业传感器市场正以7.5%的年复合增长率高速扩张,预计2032年将达到460亿美元规模。而在这场技术竞赛中,中国企业的突破性创新正为电梯安全与智能化开启全新可能。

01 国内创新突破


聚强智能的dToF激光测距传感器实现1毫米精度(示意图)

四月底,绍兴聚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宣布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的消息在业内引发震动。这家深耕dToF技术(直接时间飞行)的企业,获得了原子创投的独家投资。

聚强智能的颠覆性在于——他们成功将dToF激光测距精度从常规的1-3厘米提升至惊人的1毫米,达到与高端iToF方案同等精度水平。

"我们通过自研的激光驱动电路、APD读出和优化电路、自适应滤波算法等软硬件创新,突破了dToF的原生技术缺陷。"聚强智能创始人杨雷解释道。

这一突破具有战略意义。2023年《中国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术目录》明确规定:测距精度<2mm的激光雷达技术已被列入"中国限制出口技术名单"。聚强的1mm精度产品,实现了对西方技术管控的成功反制。

技术指标
传统dToF
聚强智能dToF
提升幅度
测距精度
1-3cm
1mm
10-30倍
测量距离
0.1-10m
0.05-15m
50%提升
响应时间
10ms
5ms
2倍提升
功耗
1.5W
0.8W
47%降低

更令人振奋的是,聚强智能的电梯激光测距传感器已成为其独有产品线,在全球市场独具竞争优势。目前公司2000平方米生产基地已竣工,今年4月已启动量产交付。

钢缆检测与光幕调节的创新突破

安徽竞志电梯工程公司

  • 专利名称:

    钢缆抗拉强度检测用激光测量装置
  • 专利号:

    CN120177189A
  • 创新点:

    多维、分区、分点检测钢缆形变
  • 应用价值:

    精准测量单位区间的长度形变量和直径形变量

上海吉盛网络技术公司

  • 专利名称:

    可调节角度的TOF电梯光幕装置
  • 专利号:

    CN120024786A
  • 创新点:

    蜗杆涡轮机构实现三档角度调节
  • 应用价值:

    适应不同门宽尺寸,提高检测精度和范围

02 国际前沿进展

CES 2025展会上展示的先进激光传感技术

软件定义与芯片集成革命

今年初的CES 2025展会上,以色列公司Lidwave凭借其革命性Odem 4D激光雷达传感器荣获创新奖。

该产品采用软件定义架构,用户可根据需求调整视场角、分辨率、检测范围和帧率等参数,无需更改硬件。"其4D数据功能和灵活性使行业能够采用尖端传感解决方案。"Lidwave首席技术官Yossi Kabessa博士强调这一设计的变革性价值。

融合传感与成本突破

京瓷株式会社

  • 创新产品:

    摄像头-激光雷达融合传感器
  • 技术亮点:

    完美光学对准的单一单元
  • 性能指标:

    激光辐照密度0.045度(全球最高)
  • 检测能力:

    100米距离内检测30厘米物体

Voyant Photonics

  • 创新产品:

    Carbon FMCW激光雷达
  • 价格突破:

    售价低于1500美元
  • 体积重量:

    250克,IP67防护等级
  • 视场角:

    45°(垂直)×90°(水平)

03 未来趋势与影响


随着全球传感器技术创新浪潮涌动,电梯安全与智能化正迎来深刻变革。国内外创新殊途同归——中国聚焦应用突破与精度提升,国际企业侧重架构创新与成本控制

聚强智能创始人杨雷指出:"在工业光电传感器市场中,高端传感器的国产化率不足5%,低端产品国产化率也不到20%。"这一数据揭示了巨大的国产替代空间。

技术融合成为明确趋势。从安徽竞志的钢缆形变检测激光装置,到京瓷的摄像头-激光雷达融合传感器,多传感协同正成为提升系统可靠性的关键技术路径。

模块化设计理念也在加速普及。上海吉盛的可调节TOF光幕与Lidwave的软件定义架构,都致力于通过灵活配置满足多样化场景需求。

成本下探推动规模化应用。Voyant的低价FMCW激光雷达与聚强的高性价比dToF方案,正共同加速高性能传感器在电梯及垂直行业的普及速度。

"得益于在dToF方案的优势卡位,以及对产品的不断打磨,我们有信心未来成为引领全球传感器领域的中国之星。"聚强智能创始人杨雷的愿景,折射出中国科技企业日益增强的技术自信。

精度1毫米的激光测距传感器、完美对准的摄像头-激光雷达融合、自动适应门宽的TOF光幕——这些创新正悄然改变全球电梯安全标准。

随着聚强智能等中国企业实现高性能传感器量产,西门子、通用电气等工业巨头长期把持的高端市场开始松动。与此同时,安徽竞志的钢缆检测专利与上海吉盛的可调光幕设计,彰显着中国创新从 "替代进口"向"定义未来"的实质性跨越

传感器作为现代工业的神经末梢,其技术自主关乎产业安全。当聚强智能的1毫米精度产品被纳入国家限制出口技术目录,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项技术突破,更是高端制造领域国际话语权的悄然易位


0
0
收藏

免责声明

  • 1、本文内容版权归属原作者、原发表出处。若版权所有方对本文的引用持有异议,请联系感算商城(service@gansuan.com),我方将及时处理。
  • 2、本文的引用仅供读者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目的。
  • 3、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感算商城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读者阅读本文后做出的决定或行为,是基于自主意愿和独立判断做出的,请读者明确相关结果。
  • 4、如需转载本方拥有版权的文章,请联系感算商城(service@gansuan.com)注明“转载原因”。未经允许私自转载感算商城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