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威集团推出专为汽车外部摄像头设计的下一代800万像素图像传感器
豪威发布新一代汽车图像传感器:采用TheiaCel®技术的800万像素CMOS图像传感器OX08D20。这款新产品是热门传感器OX08D10的升级版本,专为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和自动驾驶(AD)中的汽车外部摄像头设计。
自动驾驶, 高级驾驶辅助系统, OX08D20, CMOS图像传感器, 图像传感器, 汽车电子
新品介绍
智驾感知时代:如何补全“真自动驾驶”终极拼图?
随着自动驾驶技术向L4/L5级迈进,对传感器的性能、可靠性和成本提出更高要求,高性能、智能化和多模态融合将成为技术发展主要方向。
自动驾驶, 电感式旋转位置传感器, 图像传感器, 惯性传感器, 温度传感器电压传感器, 气体传感器, 量子点传感器, 激光雷达, 毫米波雷达, 超声波传感器, 汽车电子
技术分享
2025上半年传感器产业两大趋势主题:AI定义感知与新兴场景崛起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制造基地和消费市场之一,传感器行业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其中,传感器在消费电子、汽车和工业自动化领域的应用将继续占据主导地位。同时,基于AI的传感器技术创新与行业应用增多,正成为行业新的增长引擎。此外,政府推动智慧城市和数字化的举措也将推动传感器行业的增长。
自动驾驶, 工业自动化, 红外传感器, MEMS超声波气体传感器, 规级CIS传感器, 压力传感器, 消费电子, 新能源汽车, 物联网
行业动态
特斯拉 Model 3解析(十) 自动驾驶大脑拆解:三目摄像头 + 毫米波雷达 + FSD 芯片的工程哲学
当大家聊自动驾驶时,常见的套路是:越多传感器越安全。于是你会看到有厂商在 Model 3 的对手车型上“堆”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超声波一整套方案。看上去豪华,但特斯拉的 Model 3 却反其道而行之——用更少的传感器、更强的算力,压榨出更高的智能驾驶体验。
自动驾驶, 视觉传感器, 毫米波雷达, 激光雷达, 汽车电子
技术分享
AI 大年,传感器狂欢!三大传感器企业H1:最高营收超37亿,一家首度盈利
进入8月底,国内传感器企业相继发布2025年半年报。汇总了思特威、奥比中光、芯动联科三家企业的业绩情况,受益于AI、机器人等市场需求兴起,上述企业不同的产品领域均实现了业绩增长。
自动驾驶, 工业自动化, MEMS惯性传感器, MEMS陀螺仪, MEMS加速度计, 3D视觉传感器, CMOS图像传感器, 图像传感器, 压力传感器, 汽车电子, 低空经济, 手机, 消费电子, 安防
行业动态
抓住汽车安全命门:破解自动驾驶系统的「隐形杀手」(冷凝与进水威胁)(上)
SAE 3级及以上自动驾驶车辆必须具备“故障可运行”(fail-operational)能力,即在关键部件失效时仍能维持安全运行。这要求通过冗余设计、容错机制及全面监控等强大安全架构要素确保故障后车辆可执行维持转向和制动等基本功能并安全妥善处置车辆。其中,冷凝与进水是威胁系统可靠性的重要因素。
Sensirion(盛思锐)
自动驾驶, SHT4xA, 温湿度传感器, 汽车电子
技术分享
今年我国智能算力规模增长将超40%
从2025中国算力大会上获悉,中国算力平台建设正加速推进。目前,山西、辽宁、上海、江苏等10个省区市的算力分平台已正式接入。数据显示,我国算力总规模年增速达30%左右,智能算力需求在人工智能快速发展带动下迅猛增长。
自动驾驶, 生成式大模型, 具身智能, 智慧城市, 工业制造
行业动态
特斯拉Robotaxi服务Bug频频出现,系统性问题究竟是谁的锅?
路径规划逻辑闭环、远程干预失效、传感器体系单一,以及网络化控制机制的脆弱。这不仅是一次技术Bug,更是一次全链路能力的警示。
自动驾驶, 图像传感器, 汽车电子
技术分享
红外热成像技术点亮全天候行车安全
面对日益严苛的监管要求,多传感器融合已成为必然。在这一趋势中,红外热成像技术正脱颖而出。 其核心价值在于破解极端场景感知难题:无论是全黑无光、强眩光干扰,还是烟、尘、雾、霾笼罩,红外技术都能提供可靠的“视觉”能力。这使其成为构建L2+ AEB、L3等驾驶系统感知层不可或缺的一环。
自动驾驶, 汽车电子
行业动态
机器人IMU选型
惯性测量单元(IMU)作为机器人感知自身运动状态的核心组件,其性能直接影响机器人导航、定位与运动控制的精度。从家用服务机器人到工业机械臂,从无人机到自动驾驶汽车,选择适配的 IMU 是机器人系统设计的关键环节。本文基于 IMU 的技术原理、应用场景及集成要点,系统梳理选择 IMU 的核心逻辑,为大家提供实用指南。
自动驾驶, 磁力计, 陀螺仪, 加速度计, 惯性测量单元, IMU, 高精度姿态控制机器人, 高速运动机器人, 机器人
技术分享
港科大与比亚迪共建具身智能联合实验室
香港科技大学(港科大)与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宣布共同成立「香港科技大学-比亚迪具身智能联合实验室」,以加速机器人技术、智能制造、自动驾驶及具身智能(Embodied Intelligence, EI)等领域的突破性研究。
自动驾驶, 机器人, 智能制造, 具身智能
行业动态
汽车图像传感器的四大发展方向
随着自动驾驶等级进阶,搭载的摄像头数量越来越多性能越来越高。为帮助自动驾驶车辆描绘出一幅幅精准细腻的“路况图”,其幕后英雄图像传感器正在崭露头角,高分辨率、高动态范围等技术方向的推进迫在眉睫。
onsemi(安森美)
自动驾驶, CMOS图像传感器, 图像传感器, 汽车电子
技术分享
传感器配件的未来趋势:从「感知」到「思考」的三大进化方向
MEMS 技术引领微米级革命最新的 MEMS 惯性测量单元(IMU),在 5mm³ 体积内集成了 3 轴加速度计、3 轴陀螺仪和 3 轴磁力计,测量精度达 0.01°/s(航向角),广泛应用于无人机避障和自动驾驶车身姿态控制。更前沿的是「片上系统(SoC)」设计,将敏感元件、调理电路、无线模块集成在同一芯片,如意法半导体的 LSM6DSOX,功耗低至 0.65mA,让可穿戴设备续航延长 40%。
自动驾驶定位, 生物传感器, 量子传感, 航空航天极端环境监测, 医疗穿戴, 食品新鲜度监测, 地质勘探
技术分享
“全民智驾”时代到来,激光雷达驶入快车道
2025年,汽车行业正经历着一场颠覆性的变革,“全民智驾”时代的大幕缓缓拉开。在这场变革中,激光雷达作为智能驾驶的核心技术,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驶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自动驾驶, 智能驾驶, 激光雷达, 智能化, 新能源汽车, 汽车
行业动态
高阻抗、宽频带、车规级的噪声对策铁氧体磁珠
近年来,汽车市场中已有越来越多的车辆使用高频无线通信,目前的主要用途为信息的传送;但今后,高频无线通信的应用将有望延伸至自动驾驶、包括V2X(Vehicle to Everything)在内的先进驾驶辅助系统(ADAS)以及各种安全应用场景。V2X以无线通信的方式将汽车与汽车(V2V: Vehicle to Vehicle)、汽车与道路标识或信号设备等基础设施(V2I: Vehicle to Infrastructure)连接,共享信息系统的统称。由于自动驾驶的关键在于共享周边信息,因此正在研究
Murata(村田)
汽车电子, 网络通信, 卫星通信, 光纤通信, 数码/通信, 通信, 数据通信
新品介绍
承载15A大电流的汽车用共模扼流圈
随着汽车市场自动驾驶技术的不断发展,车载设备的功能日趋复杂,电源线的噪声遏制也变得尤为重要。在此背景下,市场对能够承受大电流和150°C高温环境的SMD型共模扼流圈需求日益增长。
Murata(村田)
PLT10HH, 汽车电子
新品介绍
国产MEMS IMU势力崛起:盘点10家核心企业
在全球MEMS惯性传感器领域,Bosch、ST、TDK、ADI、Honeywell、Murata 等国际巨头长期以技术壁垒和市场先发优势占据主导地位。然而,随着国内半导体产业的崛起与自主创新的突破,一批中国企业正以高性能产品打破国际垄断,中国 MEMS IMU相关企业已在芯片设计、工艺研发、量产能力等维度实现从 “跟跑” 到 “并跑” 的跨越,逐步在高端市场与国际品牌形成竞争态势。
明皜传感(MiraMEMS)
工业自动化, IMU惯性单元, 消费电子, 航天设备, 个人无人机, 无人机, 无人机电源, 智能家居, 人工智能AI
行业动态
震惊!这颗 25A 电源模块,体积比硬币还小 90%!
前几天,王工盯着示波器上剧烈跳动的波形,眉头紧锁。他刚调试的 AI 加速卡跑出了惊人的测试成绩,可一旦满载运行,电源电压就开始"跳舞",系统性能始终达不到想要的效果。
Monolithic Power Systems(MPS)
工业自动化, MPM3695GPJ-20, AI服务器, AI医疗, AI机器学习, AI机器人
新品介绍
Nitto 柔性传感器(上篇)—— 新时代的传感器
传统传感器因硬性结构限制,尤其是在曲面贴合、复杂动作测量时存在技术困难。但Nitto的这款柔性传感器以 「坚韧、柔软、高伸缩性」这三项特性 ,让「精准感知」不再受限于物体形态,从人体关节到工业机械,从运动场景到医疗康复,它正在开启柔性传感的全新时代!
Nitto
智慧医疗, AI医疗, 家居医疗, 医疗, AR和VR
新品介绍
尼得科:深度解读「全球五大趋势」
为了实现2050年的碳中和目标,所有行业都在加快推进,如普及可再生能源等解决措施,这就需要将各种电力源转化为电能体系,以及能够清洁高效的稳定发电。
Nidec(尼得科)
物联网, 工业物联网(IIOT)
应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