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tter 1.4.2更新:增强智能家居的安全性与可扩展性

来源:Silicon Labs(芯科)

作者:-

发布时间:2025-08-27

阅读量:0

连接标准联盟(Connectivity Standard Alliance)近期发布了Matter 1.4.2 的标准版本更新。此版本引入了多项重要的增强功能,进一步巩固了Matter 标准的基础,这些功能专注提升安全性简化认证流程优化网络基础设施,以及加强整个生态系统的协同,由此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Matter 1.4.2 中的更新既基于行业最佳实践,也汲取了已上市Matter 产品应用的实际经验。


Matter 1.4.2 亮点

一、纯 Wi-Fi 配网

Matter 1.4.2引入了用 Wi-Fi 非同步服务发现功能 (USD, Unsynchronized Service Discovery) 进行纯 Wi-Fi 配网的支持。此更新使得设备可以通过 Wi-Fi 直接加入 Matter 生态平台,而无需依赖低功耗蓝牙。

二、高级安全增强

安全一直是 Matter 的核心支柱。为了加强这一支柱,Matter 1.4.2 特别引入并增强了多项安全功能:

  • 厂商 ID (Vendor ID, VID) 验证

  • 访问限制列表(Access Restriction Lists, ARL)

  • 证书吊销列表(Certificate Revocation Lists, CRL)


三、改进的场景管理

场景支持功能从Matter 1.4.2 开始可以进行认证了,为控制设备提供了一种标准化的方式来定义和激活跨多个 Matter 设备的场景。Matter 场景允许用户通过单一命令控制整个房间或环境,例如设置氛围灯光或启动睡眠场景。此更新还增加了对基于时间行为的支持(如灯光随时间渐暗),并可以减少同步多个设备所需的命令数量。每个生态系统都可以定义和使用自己的场景。

四、高效的(精简上报)

随着家庭中 Matter 设备数量的增加,它们生成的数据量也随之增加。Matter 1.4.2 将“精简上报”(一种定义设备应何时以及以何种频率报告属性更改的数据模型优化方式)这一功能扩展到更广泛的功能和设备。

通过精简掉不必要的更新报告(例如重复报告计时器的剩余时间或在属性状态做长时间转换的期间报告中间值),设备可以减少网络利用率和电池消耗。从而带来更高效、噪音更低的网络和响应更灵敏的系统。

五、标准化的节点重配置

设备在配网后通常会通过固件更新或用户驱动的更改获得新功能。Matter 1.4.2将设备向控制设备通知其功能或配置变更的方式进行了标准化。

现在,当设备的功能发生变化时,它可以发送属性更新报告,允许控制设备重新评估其配置。

六、一致的端点唯一标识符

Matter设备通常具有多个可寻址端点,例如插座板上的独立插孔或控制设备上的按键。在1.4.2 之前,端点 ID 在不同的管理员之间或在重新配网后可能不同,让用户感觉混淆和导致潜在的重复。

端点唯一标识符通过确保每个端点都有一个持久、独立于管理员的标识符来解决此问题。假设设备通过非Matter 的外部云连接到生态系统,那么其端点的唯一标识符也可以通过该连接进行通信,以避免同一设备出现多个实例,让生态系统能够可靠地跨界面跟踪和管理复杂的设备。

七、扫地 (RVC) 行为标准化

为了支持扫地 (RVC) 接入后行为的一致性,Matter 1.4.2 对预期行为进行了标准化,特别是对于顺序命令。以前,不同扫地机器人设备响应各异;例如,有些需要先取消当前工作才能开始新工作,这给用户和控制器带来了不便。

新的行为标准提供了跨厂商的可预测性和一致性,使控制设备能够更快地进行集成,并为用户提供更直观的交互。

八、增强的网络基础设施要求

随着智能家居规模的扩大,Matter 1.4.2 为、接入点等网络基础设施管理器 (NIM) 设定了更新的要求:

  • NIM 中包含的 Thread 边界必须至少支持 150 个设备,且应通过 Thread 1.4 认证。

  • Wi-Fi 接入点必须支持 100 个设备同时连接以及目标唤醒时间 (TWT, Target Wake Time) 功能以实现节能。


九、改进的认证流程

Matter 1.4.2 包含许多测试计划、脚本和工具的更新,包括针对阀门、风扇、门禁控制以及交互数据模型的新增和改进的测试用例。这些更新增强了测试自动化,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歧义,并简化了认证流程,以提高效率和可重复性。

虽然 Matter 1.4.2 保持了完全的向后兼容性,许多新增功能需要设备制造商和生态系统平台之间的协调支持。联盟鼓励开发者与其合作伙伴紧密协作,以实施和部署这些功能,从而让这些功能可以最大化地造福用户。

0
0
收藏

免责声明

  • 1、本文内容版权归属原作者、原发表出处。若版权所有方对本文的引用持有异议,请联系感算商城(service@gansuan.com),我方将及时处理。
  • 2、本文的引用仅供读者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目的。
  • 3、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感算商城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读者阅读本文后做出的决定或行为,是基于自主意愿和独立判断做出的,请读者明确相关结果。
  • 4、如需转载本方拥有版权的文章,请联系感算商城(service@gansuan.com)注明“转载原因”。未经允许私自转载感算商城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