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空间=死亡陷阱?传感器如何让危险“无处可藏”!

来源:英科传感

作者:-

发布时间:2025-10-15

你敢相信吗?一个看似普通的下水道、化粪池,甚至是工厂里的反应釜,都可能是隐藏的 “死亡陷阱”。近年来,有限空间作业事故频发,让人不禁对这些封闭空间心生畏惧。但现在,随着科技的发展,传感器技术的出现,让危险无所遁形。


Part.01

GAS SENSOR

这些 “隐秘角落” 藏着致命危险

有限空间就像城市和工厂里的 “隐秘角落”,指的是那些封闭或部分封闭、进出口受限且自然通风不良的空间。像我们常见的化粪池、污水井、地窖、下水道,还有工业生产中的反应釜、船舱、贮罐等都属于这类空间。

这些空间的封闭或半封闭结构,导致通风不畅、环境复杂多变。可能出现高温高湿、压力异常等问题,更要命的是,极易积聚有毒有害气体,或是陷入缺氧、富氧的危险状态。这些隐患不仅威胁作业人员的生命,更会对企业的生产运营造成严重影响。


Part.02

GAS SENSOR

气体风险:最突出的 “隐形杀手”

在有限空间的各类风险中,气体风险堪称最突出的隐患,直接引发中毒、窒息、火灾、爆炸等事故,若施救不当,还会导致群死群伤的惨痛后果。

1、缺氧 / 富氧风险:


空气中氧气浓度低于 19.5%(缺氧)或高于 23.5%(富氧)都属于危险状态。 化粪池、发酵池等场所的有机物分解,储罐内壁锈蚀的金属氧化,或是氮气置换作业中的惰性气体泄漏,都会迅速消耗氧气,让空间陷入缺氧危机;而某些氧化反应则可能导致氧气浓度过高,增加燃爆风险。


2、有毒气体扩散风险:


硫化氢(常见于污水池、粪池等有机物发酵环境)、一氧化碳(燃料燃烧不完全的产物)、挥发性有机物(VOCs,来自油漆、溶剂挥发)等剧毒气体,一旦在有限空间积聚,短时间内就会对人体造成致命伤害。

 

3、可燃气体燃爆风险:


甲烷、氢气、丙酮蒸气等可燃气体,当浓度积聚至爆炸下限(LEL)的 10% 时就需紧急预警。 哪怕是静电、金属碰撞产生的微小火花,都可能引发爆炸,威力足以摧毁整个空间。




Part.03

GAS SENSOR

传统防范手段的 “致命短板”

过去,有限空间的风险防范多依赖人工巡检和经验判断,这种模式存在明显局限。人工巡检难以实时掌握空间内的气体变化,往往等发现异常时,危险已逼近;经验判断则受个人能力影响大,容易出现误判漏判。



就像某煤矿的地下井作业,工人凭借经验进入巷道巡检,因未察觉一氧化碳浓度悄悄升高,最终导致中毒窒息;某化工厂的储罐检修中,仅靠人工检查阀门状态,未能发现微量可燃气体泄漏,遇明火后引发爆炸。更可怕的是,事故发生后若施救不当,盲目进入危险空间,还会造成伤亡扩大,形成群死群伤的悲剧。


Part.04

GAS SENSOR

以技术之盾,护方寸之安!

2024年1月1日起,新修订的《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规定》正式实施,其中多次提到气体检测设备、气体检测报警仪器和信息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等手段的使用。


规定也明确要求对存在硫化氢、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中毒和窒息风险的工贸企业纳入重点检查范围。

传感器技术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有限空间风险防控的被动局面。通过实时监测、精准预警,它成为守护安全的 “感知神经”。

针对不同气体风险,需正确选型:

检测可燃性气体,推荐采用催化燃烧型、NDIR 红外型、TDLAS 激光型可燃气体传感器,它们能精准捕捉甲烷、氢气等的浓度变化。

检测氧气和毒性气体,电化学型气体传感器是首选,可灵敏感知氧气浓度是否偏离安全范围,以及硫化氢、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的微量存在。 

在具体应用时,传感器选型更需综合考虑空间结构、危险介质、作业特点等关键因素。

传感器技术的应用不仅有效降低了有限空间事故发生率,更推动了安全生产向智能化、精准化转型。

随着传感器技术的不断升级,有限空间这一 “死亡陷阱” 正逐渐失去威胁,科技力量正让危险 “无处可藏”,为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保驾护航。

0
0
收藏

免责声明

  • 1、本文内容版权归属原作者、原发表出处。若版权所有方对本文的引用持有异议,请联系感算商城(service@gansuan.com),我方将及时处理。
  • 2、本文的引用仅供读者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目的。
  • 3、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感算商城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读者阅读本文后做出的决定或行为,是基于自主意愿和独立判断做出的,请读者明确相关结果。
  • 4、如需转载本方拥有版权的文章,请联系感算商城(service@gansuan.com)注明“转载原因”。未经允许私自转载感算商城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