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Renesas(瑞萨电子)
发布时间:2025-09-28
电容式触摸技术的核心参数以及CTSU2的优势
从技术原理来看,电容式触摸技术基于人体电场的电容耦合效应,通过检测电极电容变化来定位触摸位置。该技术主要分为自电容(绝对电容)技术和互电容(投射电容)技术:前者每个电极独立构成电容,触摸时人体靠近会改变电极的寄生电容值,控制器通过检测电容变化确定触摸位置;后者由横向(X轴)和纵向(Y轴)电极阵列组成交叉电容网络,每个交叉点形成耦合电容,触摸时人体会耦合部分电场,导致交叉点电容值下降,通过检测各点电容变化量确定触摸坐标。
整个电容式触摸系统主要包括触控面板、触控控制器(一般是MCU)和驱动软件。其中,触控控制器作为系统的硬件核心,主要集成电容检测电路、信号处理芯片,负责采样、滤波、坐标计算。
衡量一款电容式触摸系统是否优质,有许多关键参数,包括分辨率、采样率、信噪比、抗干扰能力等。分辨率主要关系到触控精度,指单位面积内可识别的最小触摸点间距,精度越高,触控定位越精准;采样率为每秒检测触摸信号的次数,高采样率能够提升触控流畅度;信噪比是信号强度与噪声强度的比值,高信噪比能够减少误触,提升抗干扰能力;抗干扰能力则综合包括抗电磁干扰(EMI)、抗静电(ESD)、抗环境光干扰,以及防水防污等性能。当然,对于一些应用场景,系统的低功耗水平同样至关重要。
CTSU2通过多频测量与主动屏蔽,在抗干扰性能方面取得革命性提升。CTSU2基于三频率测量,可有效抑制同步噪声,即使某一频率受干扰,其他两个频率仍能准确捕捉电容变化,确保测量结果的稳定性,从而在测量端大幅提升抗噪性能。
CTSU2在第二代技术的基础上,优化了屏蔽电极的设计,可实现多个电极共用一个屏蔽电极,使硬件的设计难度大幅降低。同时,通过驱动触摸电极与屏蔽护罩电极以相同电位和相位工作,CTSU2可大幅降低水滴、油渍等污染物导致的误触。
CTSU2也着重优化了精度和灵敏度。首先,CTSU2 提高了Sensor(电流计数器)的温漂精度,适用于温度变化大的应用场景;其次,CTSU2在通用触摸IP技术上,增加了高速并行扫描功能(Capacitance Frequency Conversion),大幅减少了扫描次数,从而缩短了按键的延时响应,非常适合矩阵排列的多按键使用场景。
此外,相较于第二代技术,CTSU2在功耗方面表现更佳。CTSU2在通用IP的基础上,针对低功耗触摸应用,增加了多电极连接(Multi Electrode Connection)和自动判断功能(Auto Judgement)。其中,自动判断功能在MCU待机状态下(如休眠模式),无需唤醒CPU即可检测触摸事件,一旦检测到触摸,系统自动切换至正常工作模式;多电极连接功能可将所有电极连在一起进行一次扫描,从而减少了每个通道逐一扫描的时间。
结语
从技术原理的革新到MCU产品矩阵的深度布局,瑞萨通过CTSU2技术将电容触摸体验推向新高度,不仅满足消费电子、工业自动化、医疗健康等多领域对触控精度与稳定性的严苛需求,更以“硬件+软件+ 生态”的一站式解决方案,构建起从技术创新到场景落地的完整闭环。在HMI向智能化、轻量化演进的趋势下,瑞萨电子凭借CTSU2技术与多元MCU产品的协同发力,正持续为全球用户打造更自然、更可靠的人机交互生态,推动触控技术在万物互联时代释放更大价值。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