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创业,开源和节流哪个更重要?

来源:钟林谈芯

作者:-

发布时间:2025-07-10

阅读量:0

国产芯片创业,进入最后生死考验阶段。在中国“芯”产品经理联盟群里,有群友提出一个疑问:“芯片投资机构已经消失一半,为什么芯片创业公司还有那么多?”

如何看这个问题?首先要确认“芯片投资机构已经消失一半”是否成立,如果属实,芯片创业公司靠融资活下去的概率大大降低,从而转向好好做生意,追求盈利。

通过市场和行业交流可以看到,竞争是越来越卷,毛利是越来越低,理性的判断是,如果芯片产品没有定价权,毛利只会一年比一年低。

成熟的芯片标准产品,不要再讲毛利,要讲规模,只有规模才有可能创造利润。什么是成熟的芯片标准产品?DIE面积和层数缩到了极致,选择了最便宜的晶圆工艺和封测厂,性能也已经够用,不需要升级迭代。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内这样的芯片产品会越来越多。

成熟的芯片标准产品毛利一般在10%左右,高不会超过20%,低也不会低过成本。一个芯片公司的市场成熟标准产品越多,盈利能力越低,对于低毛利的芯片公司,开源没有用,抵扣芯片公司的高运营成本,最后利润是负的。

在之前我的文章里做过推算,一个芯片公司做不到20%毛利,是很难实现盈利的。因此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芯片公司毛利高于20%,开源更重要;反之,节流更重要。

所以,通过这个结论,可以直接评估你所在的芯片公司或者身边的公司有没有未来。

今天的芯片创业者,需要具备财务意识和财务思维,财务思维成为公司的最高思维。最近,在与一家咨询机构的交谈中,我提到一个概念,每一家芯片创业公司都有一个对应的烧钱预算,如果带头人和创业团队不行,这个烧钱就是个无底洞。这个烧钱预算的多少,取决于所选的芯片赛道和竞争环境,以及带头人和创业团队。

不断地更换赛道,会导致之前的研发投入归零。做一个产品起不来,换一个产品又起不来,这些都是沉没成本,投资人的钱变成了零,成为试错成本。当芯片融资容易的时候,创业者和投资人都不会去太在意,在意的是估值,估值高就意味着投资人在财务账面上赚钱了。而现在芯片融资已经很难,投资人只会给你一次试错机会,不成功便成仁。

本质上,当下的芯片创业环境更好了,遇到到处搅局的创业公司少了,否则拿了钱到处高价挖人,做个60分产品,低于成本价销售,搞得整个行业鸡飞狗跳。

现在不一样了,都可以静下心来好好思考方向,好好做技术和产品,找到自己的目标市场和目标客户。如果你心静不下来,只有一个原因,你没有钱了。

因为有了财务思维,我就会去思考芯片创业的开源和节流,早期没有产品或者产品没有形成销售利润的时候,我的节流意识是很强的,公司同事都知道我很抠,投资人也知道我很抠,能省则省,不容许浪费。公司唯一容许浪费的是研发部门,我套用那句话“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因此提出“再省不能省研发”。

但在产品规划上,我不能容许自己有任何失误,产品规划的错误是公司最大的浪费。我时常反省和检讨自己,也让公司同事多提意见,向我开炮。

公司要发展,节流不是方向,开源才是方向。在一个芯片公司,如果开源比节流更重要,那么这家公司已经真正走上正轨,就会有好的发展,发展是硬道理。

要走上这条正确的“开源”之路,芯片公司平均毛利要做到20%以上。今天的内卷现状,想想是可以,但大部分国产芯片公司根本做不到。当芯片技术拉不开差距,当技术同质化导致产品同质化,唯一能解决这个问题的只有芯片产品经理。

芯片产品经理可以根据公司的技术路线和研发实力,根据市场的竞争情况,找到一个相对优势的方向,发现行业走势和应用痛点,定义和定位出新的产品,并且要具备产品定价权。一旦新产品形成新的市场机会,厂家也许会跟进,通过不断降价阻挡竞争者,一定要让后进的厂家没有收益,或者收益远远小于投入,多次教育以后,后续竞争者不敢贸然跟进,一定要狠,狠狠地打。如果是以前,这种打法是无效的,一些芯片公司只要销售额,不要收益,因为羊毛出在身上,出在投资人身上,用投资人的钱来补贴市场。

愿意做这种冤大头的芯片投资人也越来越少,只看销售额,只看估值更高了,就以为自己赚了,最后这种芯片公司分文不值,也是我不看好芯片并购的原因之一。一个芯片公司的价值一定是有赚钱的芯片产品,基于这个思维和波士顿矩阵,基于国内射频芯片赛道现状,我对芯片毛利进行了分类和规划:

1、10%左右毛利芯片产品:同质化内卷很严重的芯片产品

2、20%左右毛利芯片产品:有竞争的芯片产品

3、30%以上毛利芯片产品:有定价权的芯片产品

一般来说,我会提前2~3年规划“有定价权”的芯片产品,研发周期至少一年,市场调研和内部立项至少需要半年。我之前说的芯片创业公司缺的是时间,不是钱和人,是来自于此。有市场机会,有高毛利,一定有竞争厂家跟进,一定时间后毛利就会成为第二档20%左右,最后会不会变成10%左右的产品,取决于市场规模和竞争厂家。

为什么有10%左右毛利芯片产品存在?要么是市场规模大,做这个产品能够快速提升销售额和优化供应链;要么是技术门槛低,研发和量产的投入少,顺带的做一个。

节流不是目的,开源才是正确的方向。作为芯片产品经理的我,需要不断规划和定义出有定价权的芯片产品,有了定价权,才有资格获得30%以上的毛利。


0
0
收藏

免责声明

  • 1、本文内容版权归属原作者、原发表出处。若版权所有方对本文的引用持有异议,请联系感算商城(service@gansuan.com),我方将及时处理。
  • 2、本文的引用仅供读者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目的。
  • 3、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感算商城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读者阅读本文后做出的决定或行为,是基于自主意愿和独立判断做出的,请读者明确相关结果。
  • 4、如需转载本方拥有版权的文章,请联系感算商城(service@gansuan.com)注明“转载原因”。未经允许私自转载感算商城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在线客服 微信咨询 0 样品清单 浏览足迹 有奖反馈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