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造安全实践图谱:功能安全和机械安全融合已成必然趋势

来源:IDEC

作者:-

发布时间:2025-09-04

阅读量:2

在现在的工业现场,随着的大量部署,即便是很微小的失误,也可能导致生产中断或重大安全事故。


正因如此,功能安全(Functional Safety)与机械安全(Machine Safety)已经成为保障产线可靠性的核心,其价值不仅限于事故预防、保护人员安全,更关乎生产效率的本质提升。



和而不同

1

功能安全&机械安全


技术深度渗透的今天,企业想要保障生产的本质安全,进而提升运营效率,厘清功能安全与机械安全的本质差异和相通之处,非常重要。


■ 功能安全:主要聚焦电气/电子/可编程电子系统(E/E/PE 系统)的失效防护,通过逻辑控制与算法设计确保系统在异常时执行安全功能。


■ 机械安全:本质是通过物理结构设计与机械装置,实现风险阻隔,更关注机械运动、防护装置等实体部件的安全性。





技术协同创新

2

构建“零风险”生产体系


当前,作为工业安全的两大核心支柱,功能安全与机械安全并非独立存在,而是通过逻辑控制+物理防护的深度耦合,构建工业安全的“立体防护网”。


然而在技术发展早期(如传统机床设计),功能安全与机械安全呈现独立运行状态——急停按钮作为机械安全终端,与电气系统的功能安全继电器缺乏数据交互,风险防控备受局限。


虽然机械安全与功能安全各自遵循独立标准体系,但随着工业 4.0 推进,其关系愈发紧密。例如基于ISO 13849的PLd,与IEC 61508 标准体系下的SIL等级,可以形成PLd≈SIL 2、PLe≈SIL 3的类似对应关系。



与此同时,标准体系的协同进化进一步夯实了融合基础。ISO 21448《预期功能安全》将性能不足风险纳入安全范畴,推动功能安全的算法可靠性与机械安全的动态防护能力深度耦合;IEC 61508 与 ISO 13849 的跨标准认证机制,也让单一安全组件可同时满足双重体系要求,大幅降低企业合规成本。

综合来看,功能安全与机械安全正从“独立支柱”迈向“有机整体”。这种融合和协同创新,不仅是工业安全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现在制造企业构建 “零风险” 生产体系的核心路径。

0
0
收藏

免责声明

  • 1、本文内容版权归属原作者、原发表出处。若版权所有方对本文的引用持有异议,请联系感算商城(service@gansuan.com),我方将及时处理。
  • 2、本文的引用仅供读者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目的。
  • 3、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感算商城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读者阅读本文后做出的决定或行为,是基于自主意愿和独立判断做出的,请读者明确相关结果。
  • 4、如需转载本方拥有版权的文章,请联系感算商城(service@gansuan.com)注明“转载原因”。未经允许私自转载感算商城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