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IDEC
发布时间:2025-09-04
阅读量:2
正因如此,功能安全(Functional Safety)与机械安全(Machine Safety)已经成为保障产线可靠性的核心,其价值不仅限于事故预防、保护人员安全,更关乎生产效率的本质提升。
和而不同
1
功能安全&机械安全
在工业自动化技术深度渗透的今天,企业想要保障生产的本质安全,进而提升运营效率,厘清功能安全与机械安全的本质差异和相通之处,非常重要。
■ 功能安全:主要聚焦电气/电子/可编程电子系统(E/E/PE 系统)的失效防护,通过逻辑控制与算法设计确保系统在异常时执行安全功能。
■ 机械安全:本质是通过物理结构设计与机械装置,实现风险阻隔,更关注机械运动、防护装置等实体部件的安全性。
技术协同创新
2
构建“零风险”生产体系
当前,作为工业安全的两大核心支柱,功能安全与机械安全并非独立存在,而是通过逻辑控制+物理防护的深度耦合,构建工业安全的“立体防护网”。
然而在技术发展早期(如传统机床设计),功能安全与机械安全呈现独立运行状态——急停按钮作为机械安全终端,与电气系统的功能安全继电器缺乏数据交互,风险防控备受局限。
虽然机械安全与功能安全各自遵循独立标准体系,但随着工业 4.0 推进,其关系愈发紧密。例如基于ISO 13849的PLd,与IEC 61508 标准体系下的SIL等级,可以形成PLd≈SIL 2、PLe≈SIL 3的类似对应关系。
与此同时,标准体系的协同进化进一步夯实了融合基础。ISO 21448《预期功能安全》将性能不足风险纳入安全范畴,推动功能安全的算法可靠性与机械安全的动态防护能力深度耦合;IEC 61508 与 ISO 13849 的跨标准认证机制,也让单一安全组件可同时满足双重体系要求,大幅降低企业合规成本。
综合来看,功能安全与机械安全正从“独立支柱”迈向“有机整体”。这种融合和协同创新,不仅是工业安全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现在制造企业构建 “零风险” 生产体系的核心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