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感器的抗干扰能力应该如何改进?

来源:金诚测试

作者:-

发布时间:2024-3-14

阅读量:5

直接接触或接近被测对象而获取信息。与被测对象同时都处于被干扰的环境中,不可避免地受到外界的干扰。传感器采取的抗干扰措施依据传感器的结构、种类和特性而异。

 

1、微弱信号检测用传感器的抗干扰

对于检测出的信号微弱而输出阻抗又很高这样的传感器(如压电、电容式等),抗干扰问题尤为突出,需要考虑的问题有:

⑴传感器本身要采取屏蔽措施,防止电磁干扰。同时要考虑分布电容的影响。

⑵由于传感器的输出信号微弱、输出阻抗很高,必须解决传感器的绝缘问题,包括印制电路板的绝缘电阻都必须满足要求。

⑶与传感器相连的前置电路必须与传感器相适应,即输入阻抗要足够高,并选用低噪声器件。

⑷信号的传输线,需要考虑信号的衰减和传输电缆分布电容的影响,必要时可考虑采用驱动屏蔽。

 

2、传感器结构的改进

改进传感器的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可避免干扰的引入,可有如下途径:

⑴将信号处理电路与传感器的敏感元件做成一个整体,即一体化。这样,需传输的信号增强,提高了抗干扰能力。同时,因为是一体化的,也就减少了干扰的引入。

⑵集成化传感器具有结构紧凑、功能强的特点,有利于提高抗干扰能力。

⑶智能化传感器可以从多方面在软件上采取抗干扰措施,如数字滤波、定时自校、特性补偿等措施。

 

3、抗共模干扰措施

⑴对于由敏感元件组成桥路的传感器,为减小供电所引起的共模干扰,可采用正负对称的供电,使电桥输出端形成的共模干扰电压接近于0。

(2)测量电路采用输入端对称电路或用差分放大器,来提高抑制共模干扰能力。

(3)采用合理的接地系统,减少共模干扰形成的干扰电流流入测量电路。

 

4、抗差模干扰措施

(1)合理设计传感器结构并采用*屏蔽措施,防止外界进入和内部寄生耦合干扰。

(2)信号传输采取抗干扰措施,如用双绞线、屏蔽电缆、信号线滤波等。

(3)采用电流或数字量进行信号传送。

 

0
0
收藏

免责声明

  • 1、本文内容版权归属原作者、原发表出处。若版权所有方对本文的引用持有异议,请联系感算商城(service@gansuan.com),我方将及时处理。
  • 2、本文的引用仅供读者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目的。
  • 3、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感算商城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读者阅读本文后做出的决定或行为,是基于自主意愿和独立判断做出的,请读者明确相关结果。
  • 4、如需转载本方拥有版权的文章,请联系感算商城(service@gansuan.com)注明“转载原因”。未经允许私自转载感算商城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在线客服 微信咨询 0 样品清单 浏览足迹 有奖反馈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