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钜亨网
发布时间:2025-09-08
阅读量:3
中国正通过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等重要渠道,向芯片制造设备领域投入数千亿元资金,目标加快突破光刻机、蚀刻设备等核心技术瓶颈,是完善半导体产业链布局、提升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的重要策略。
据悉,中国本轮投资主要集中在三大方向包括:
·支持光刻机等核心设备的研发
·推动成熟制程设备的产业化应用
·加强人才培养与技术累积
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专家指出:“芯片制造设备是半导体产业的基石,虽然我们与国际龙头企业存在差距,但正在以惊人速度追赶。”
统计显示,2023年中国半导体设备市场规模达300亿美元,其中国产设备占比已提升至20%,较三年前翻了一倍。
行业分析认为,中国在蚀刻、清洗、薄膜沉积等半导体设备领域进展显著,部分产品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准。但在光刻机、量测设备等尖端领域,仍需长期技术积累。
专家提醒,半导体设备研发需经历长期技术更新和客户验证,无法一蹴而就。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正在创新研发模式,通过“产学研用”协同攻关加速技术突破。
芯片制造企业积极提供验证平台,设备企业根据用户回馈快速更新优化,显著缩短中国国产设备的产业化进程。
市场研究机构数据显示,全球半导体设备市场长期被应用材料、阿斯麦(ASML)等国际巨头垄断。然而,中国半导体设备企业的崛起正在逐步改变这一格局。
2023年,中国半导体设备企业收入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45%,增速全球领先。
北方华创科技公司负责人表示:“我们正在经历从跟跑到并跑的历史性转变。”该公司28nm 制程设备已实现量产,14nm设备则进入客户导入阶段。
业内人士指出,尽管中国半导体设备产业与国际顶尖水准仍有差距,但发展势头强劲。
在政策支持、市场需求与资本助力的多重推动下,中国有望在未来十年内,在半导体设备领域取得重大突破,进一步提升芯片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