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芯片市场赢家通吃,半导体行业前5%企业席卷1590亿美元利润

来源:芯闻社

作者:-

发布时间:2025-07-22

阅读量:27

据全球咨询公司麦肯锡7月20日发布的报告显示,包括英伟达、台积电、博通等在内的半导体行业前5%(按年销售额计算)的公司,包揽了2024年该行业创造的全部利润。


前5%的半导体公司获得的经济利润高达1590亿美元,而中间90%的公司利润仅为50亿美元。排名后5%的公司实际亏损370亿美元。实际上,前5%的半导体公司获得的成绩单超过整个半导体市场创造的经济利润(1470亿美元)。


这一市场转变仅用了2~3年时间。在新冠疫情期间(2021-2022年),中间90%的企业每年获得的经济利润超过300亿美元。换算成每家企业的平均利润约为1.3亿美元。然而,随着2023年人工智能(AI)半导体热潮的兴起,这些企业的平均利润急剧下降至3800万美元。2024年,利润进一步下降至1700万美元,两年内利润下降88%。


麦肯锡预测,到2030年,AI产业链内的半导体企业年均增长率将达到18%~29%,而与AI无直接关联的传统半导体企业年均增长率仅为2%~3%。麦肯锡分析称:“虽然少数企业借AI价值创造热潮创下了前所未有的利润水平,但大多数企业面临的现实却截然不同。”


赢家通吃格局的形成,正是因为领先企业能够主导新型半导体产品的标准。对于现有产品,联合电子设备工程委员会 (JEDEC) 会率先制定标准,之后各公司会据此开发产品。然而,对于规格完全不同的半导体,进入市场的公司会率先制定标准。这使得它们在新兴市场中拥有“规则制定者”的特权,从而阻止后来者的进入。


例如,2013年HBM第一代诞生时,开发和标准制定是同步进行的。英伟达目前正在推广的专用DRAM模块SOCAMM(可扩展计算加速内存模块),旨在普及个人AI超级计算机,也是一个由特定公司创建独立内存标准的典型案例。随着半导体行业模式转向根据客户需求生产定制芯片,预计这种现象将进一步加剧。


业内人士表示:“对于以前不存在的产品,在制定标准时,制造商的意见不可避免地会被充分反映。”

问题在于,韩国半导体行业正远离这些变革的中心。韩国占据全球存储器半导体市场50%以上的份额,但在AI半导体核心的GPU和ASIC市场,其竞争力却远低于美国和中国台湾。目前,除了高带宽存储器(HBM)外,几乎没有韩国本土企业能够融入英伟达的AI价值链。韩国也涌现出一些AI半导体初创公司,但由于资金和人力不足,它们只瞄准英伟达尚未进入的利基市场。


为此,三星电子等正密切关注计算快速链接(CXL,Compute Express Link)、内存处理(PIM)和低功耗压缩附加内存模块(LPCAMM)等发热量相对较低但速度较快的技术需求,并积极开展技术开发。就CXL而言,与HBM相反,三星电子的新产品开发速度更快,这可能会带来新的竞争格局。


AI
0
0
收藏

免责声明

  • 1、本文内容版权归属原作者、原发表出处。若版权所有方对本文的引用持有异议,请联系感算商城(service@gansuan.com),我方将及时处理。
  • 2、本文的引用仅供读者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目的。
  • 3、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感算商城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读者阅读本文后做出的决定或行为,是基于自主意愿和独立判断做出的,请读者明确相关结果。
  • 4、如需转载本方拥有版权的文章,请联系感算商城(service@gansuan.com)注明“转载原因”。未经允许私自转载感算商城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在线客服 微信咨询 0 样品清单 浏览足迹 有奖反馈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