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miENERGY(米恩基)
发布时间:2024-12-17
阅读量:2
目前主要用于设施蔬菜种植、花卉种植、食用菌种植、休闲观光展览等领域。
智能温室大棚的性能指标
一、温室的透光性能
智能温室大棚是一种用透明材料建造的大棚样式。透光率直接影响植物光合作用的效率和室内温度。影响温室透光率测试的因素包括温室顶部的覆盖材料、温室形状、温室方向、温室骨架风格等。特别是北方温室在冬天的时候种植反季节蔬菜,玻璃材质的温室的透光率最高,其次是阳光板,其次是薄膜,对于连栋温室大棚来说,屋脊南北走向优于东西走向。
二、温室的保温性能
不同的覆盖材料,以及相同材料的数量和厚度,都会影响温室的保温性能。
温室类型中,保温性能由高到低依次布置:半地下冬季暖菜温室,平板日光温室,双坡春秋温室,玻璃温室,阳光板温室,薄膜温室。
三.温室通风降温效率
温室通风具有消除室内多余热量、降低空气温度、消除室内多余水蒸气、降低室内空气湿度的作用。此外,通风还可以引入室外新鲜空气,补充作物光合作用造成的二氧化碳缺乏。温室通风性能也直接影响温室的运行成本。以自然通风为主的温室能耗低,运行成本低。在运行成本较低的情况下,满足作物的正常生长条件是夏季降温的基本要求。
我国温室运行需要长期以来处于一种高温、高湿环境。
温室建设必须考虑选择材料的耐久性。
不同的产品不同的环境要求
一般来说,常见蔬菜类作物如番茄、黄瓜、辣椒等在生长期间需要的CO2浓度为800~1200ppm (每百万份气体中二氧化碳占据的比例)。
而果树如苹果、梨等则需要更高的CO2浓度,可达到1500~2000ppm.
菇房的温度维持在15-23℃,湿度维持在80%以上,氧气含量要达到30%以上,二氧化碳浓度要低于1000ppm。
在温室或大棚中,CO2的浓度在白天和夜晚之间变化很大。夜间,由于作物的呼吸作用、土壤层中微生物的活动和有机物的分解,会释放出浓度约为温室外两倍的二氧化碳。日出前棚内二氧化碳浓度达到的高值,比棚外高2-3倍。日出后一小时,作物开始进行光合作用,二氧化碳下降。中午强日照下,作物光合作用强度增加,棚内二氧化碳浓度急剧下降。
所以在温室大棚种植的时候,要获得更好的农作物产出。一定要在温湿度气体方面做好监测。
米恩基温室大棚方案
米恩基可根据需求布置智能传感器监测环境数据,安装电磁阀,对农业基地内全方位搭建可视化系统,安装视频监控,并为每座温室量身定制相关的智能化管控系统,控制大棚卷膜、灌溉及玻璃温室内的设施设备。通过在基地部署土壤温湿度、土壤盐分传感器、环境温湿度传感器、CO2传感器、光照度传感器,构建作物生长环境感知系统、数据传输系统、数据汇聚云平台后逐步构建大数据中心,解决作物种植生长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