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以下结果:

迈来芯:凭借汽车芯片经验,为人形机器人发展添砖加瓦

迈来芯:凭借汽车芯片经验,为人形机器人发展添砖加瓦

随着技术突破、政策支持以及市场需求的多重驱动,人形机器人的量产元年正加速来临。行业普遍认为,2025 年将成为这一领域的关键转折点,标志着人形机器人从实验室迈向产业化。在电子发烧友网的《人形机器人的电机控制和传感器》专题中,迈来芯(Melexis)产品线经理 Julien Ghaye 表示,人形机器人有望成为未来随处可见的智能设备。和汽车行业一样,人形机器人对芯片同样有着严苛要求,不仅要稳定可靠、成本适宜,还需保障功能安全。人形机器人依靠电池供电,并大量应用人工智能技术,这对芯片的功率管理和数据

应用方案

2025-06-19
人形机器人半马赛背后的“感官英雄”:传感器解析

人形机器人半马赛背后的“感官英雄”:传感器解析

2025年4月19日,全球首场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在北京亦庄落下帷幕。赛事中既有科技突破的惊艳,也有续航焦虑、动态失衡的“翻车”场面。这场赛事不仅是科技与体育的跨界碰撞,更是传感器技术价值的集中展演——环境感知精度、多模态数据融合、动态平衡算法,每一项技术突破都离不开传感器的底层支撑。

技术分享

2025-04-22
海伯森六维力传感器:助力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创新力量

海伯森六维力传感器:助力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创新力量

随着工业智造的快速发展,传感器技术作为工业自动化和机器人领域的重要支撑,正逐渐成为推动产业升级的核心技术之一。 其中,六维力传感器作为一种能够同时测量力和力矩的高精度传感器,因其广泛的应用场景和独特的技术优势,正成为智能制造领域的重要工具。特别是在近年来人形机器人、协作机器人和智能装配等领域的快速发

应用方案

2025-04-11
人形机器人的三种死法

人形机器人的三种死法

这两年,人形机器人越来越火,正迅速走出实验室,大有布局到各行各业的势头,企业的产品已经开始小批量生产和交付。 人形机器人被看作是继电脑、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之后,第四个“颠覆性产品”。这使其成为国内外科技巨头和新贵竞相追逐的高地。 目前国内外入局人形机器人的企业大致分为三类:以优必选、宇树、智元

行业动态

2025-04-10
IMU在人形机器人上的精准姿态感知方案

IMU在人形机器人上的精准姿态感知方案

人形机器人是具有与人类似的身体结构和运动方式的智能机器人,其技术难点在于尽可能模仿人的各类场景下“感知-认知-决策-执行”的过程,涉及仿生感知认知、生机电融合、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视深导航、运动控制等各领域的尖端技术,从早稻田研发的WABOT到特斯拉Optimus二代,各项技术在逐步走向成熟与商

应用方案

2024-11-05
一文熟悉人形机器人常用的四类感知传感器:视觉、力/力矩、触觉、IMU

一文熟悉人形机器人常用的四类感知传感器:视觉、力/力矩、触觉、IMU

感知传感器是人形机器人迈向智能化的基础。如同智能驾驶需要感知-决策-执行三部曲,人形机器人也需要这样的流程:通过传感器感知关键状态,经过微处理器、计算机或神经网络处理分析后,交由机械臂、双足或轮子等移动装置或加热/制冷设备等非移动装置执行相关工作。

技术分享

2024-11-25
行业应用丨六维力传感器——人形机器人的力觉

行业应用丨六维力传感器——人形机器人的力觉

六维力传感器可同时测量3个力分量和3个力矩分量,是最完整的多维力传感器形式;而人形机器人主要由旋转关节、线性关节、控制与感知系统、灵巧手以及其他组成,因此将六维力传感器安装在人形机器人的手腕、脚踝和灵巧手等部位,是目前的六维力传感器在人形机器人上的应用趋势。

应用方案

2024-10-28
上海浦东:未来三年新增1000家人工智能企业,将推出全国首个“异构人形机器人训练场”

上海浦东:未来三年新增1000家人工智能企业,将推出全国首个“异构人形机器人训练场”

目前浦东AI产业规模已超1600亿元,在全市占比约40%,在大模型领域,200余家垂类模型相关企业选择与浦东同行,其中28款大模型产品已经完成备案或登记。在算力基础设施布局上,全区智能算力规模占全市总规模的近1/2。

行业动态

2025-07-28
优必选拿下人形机器人企业最大采购单  中标近1亿元

优必选拿下人形机器人企业最大采购单 中标近1亿元

记者在中国招标投标公共服务平台查询获悉,其于7月18日发布的《机器人设备采购项目中标公示》显示,优必选中标觅亿(上海)汽车科技有限公司9051.15万元机器人设备采购项目,这是目前公开信息中业内单笔中标金额最大的采购订单。

行业动态

2025-07-21
昆泰芯KTM59系列芯片,助力人形机器人打造制胜基本功

昆泰芯KTM59系列芯片,助力人形机器人打造制胜基本功

在格斗竞技,人形机器人的稳定性和控制力也在经受越来越复杂的考验。机器人如何在极大的外部冲击下保持平衡呢?昆泰芯微电子CEO武建峰博士在东莞松山湖论坛上说过:“机器人的本质,是一个物理设备,通过感知-计算-执行最终反馈到现实世界。”

应用方案

2025-07-15
在线客服 微信咨询 0 样品清单 浏览足迹 有奖反馈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