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电子发烧友
发布时间:2025-08-21
阅读量:0
8月19日晚间,小鹏汽车发布了2025年二季度财报,表示营收、交付量、毛利率、现金储备均创历史新高!
具体来看,小鹏汽车2025Q2营收182.7亿元,同比增长125.3%,环比增长15.6%;毛利31.7亿元,毛利率17.3%均创下历史新高,去年同期为14%,一季度为15.6%;净亏损4.8亿元,亏损数字又比今年一季度减少了1.8亿元,相比去年同期减亏8亿元。现金流也有大幅增长,二季度小鹏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88.1亿元,同比增加32%。
按照这样的趋势,距离小鹏历史上首次季度盈利不会很远了。
单季度交付破10万辆,连出爆款完美翻身
小鹏的业绩暴增,来自近一年里连续推出爆款车型,包括去年的MONA 03、P7+,以及今年7月上市的G7,都展现出了强大的市场竞争力。7月小鹏汽车共交付36717辆新车,创单月交付量历史新高,其中MONA03占比最高,达到15704辆;P7+和G7分别交付5609辆和5529辆。8月13日,小鹏汽车宣布G7上市40天累计交付已经超过一万辆。
从过去一年的季度交付量数据来看,小鹏已经实现连续五个季度的增长。在2024年一季度,甚至月均交付量还不到一万台,到今年二季度交付超越10万辆,花了一年多时间,小鹏完成了近5倍的销量增长。
回顾过去小鹏的产品节奏,23年6月小鹏推出了G6,这款被寄予厚望的车型,在初期声量和销量都得到完美开局的情况,却高开低走。发布后两个月,G6进入了批量交付期,并在9月到11月连续保持在月销8000+的水平,然而进入到2024年,G6销量急转直下,排除1/2月的淡季,在接下来的三个月平均销量不到3000辆。
要知道,当时小鹏的产品线其实已经具备一定规模,包括轿车P7i、P5、SUV G9、G6、MPV X9等,但一直无法复制2021年到2022年初代P7月销长期保持在5000以上这样的走量爆款产品。在2023年11月,P7时隔三年半迎来的改款P7i,也仅仅是智驾硬件等内部配置升级,跟当时市面上的产品很快在竞争力上被拉开差距,后续一年时间,P7i月销量长期在1000辆附近,已无法担起销量大旗。
G6之后,尽管给小鹏带来了短期的喘息机会,但从去年上半年多家新势力月销已经冲上接近2万辆的水平来看,小鹏也确实遇到了很大的问题。在舆论上,销量可以说是消费者对新势力车企的信心锚定,一旦增长落后于竞争对手,很快就会被扣上“倒闭”的帽子。
不过2024年8月发布的MONA 03彻底扭转了小鹏的增长曲线,10万级高阶智驾+智能化的定位,让MONA03成功迈进单车稳定月销过万的行列,也是小鹏品牌史上第一个月销过万的爆款车型。
当出现现象级爆款车型,带来的进店流量也会带动其他车型的曝光。或许是突然掌握了“爆款密码”,后续小鹏推出的P7+和G7都在产品定位上瞄准高阶智驾+实用大空间,都在各自细分市场取得了成功。
扩大智能化投入,加速产品落地
在二季度,小鹏的研发投入继续扩大,达到了22.06亿元,占营收比例超过12%,去年同期研发投入仅为14.66亿元。
在财报会议上,何小鹏着重提到小鹏汽车在AI上的布局,除了汽车、机器人等AI硬件和AI大模型的开发,还在公司中利用AI优化管理资源和协作,提高组织的复合效应;同时扩大AI的商业化布局,从创建以数据为中心的产品,转变为开发商业上成功的产品,并在降低成本、提高盈利能力的同时建立一个强大的品牌。
何小鹏透露,从今年三季度上市的G7 Ultra和全新小鹏P7 Ultra开始,未来小鹏所有Ultra车型都会搭载算力高达2250TOPS的自研图灵AI芯片,并全面部署VLA+VLM大模型。小鹏希望利用图灵AI辅助驾驶能力与竞争对手拉开明显差距。
同时,即将上市的全新小鹏P7将会成为小鹏未来所有设计的基础,而新P7的售价会在30万元人民币范围内。何小鹏表示,新P7的预售订单已经创下历史车型新高,预计会在30万元以下最畅销纯电车型中排名前三,同时预计9月起小鹏汽车月交付将超过4万台,预计三季度交付量在11.3万台到11.8万台。
而今年第四季度,小鹏汽车还将推出首款鲲鹏超级电动车型,即增程版小鹏X9,目标是在今年第四季度实现公司历史上首次盈利。
财报会议上还透露,小鹏人形机器人取得了关键进展,并正在迈向大规模生产的版本。公司正在积极准备在2026年下半年的小鹏AI日上推出新一代机器人,并有望实现大规模生产。
与大众合作成盈利关键;Robotaxi2026年量产
在上周,小鹏汽车与大众汽车签订扩大电子电气架构技术战略合作的协议,宣布双方联合开发的行业领先的电子电气架构不仅将集成到大众在中国市场纯电车型平台,也将部署到大众在中国市场的燃油和插电混动车型平台,双方的技术战略合作将扩展到更广阔的市场。
在财报会议上,小鹏也确认了与大众合作已经获得相对稳定的收入,并表示双方正在合作的车型一旦开始SOP,这基本就会成为小鹏的第三个经常性收入流。
实际上,小鹏汽车和大众汽车在电子电气架构上的合作,也是小鹏改善毛利率的关键。在二季度,小鹏汽车的服务和其他收入达到13.9亿元,占到总营收的7.6%,而这部分收入的毛利率高达53.6%。相比之下汽车产品的毛利率在二季度为14.3%。这部分高毛利收入,也让小鹏二季度毛利率(17.3%)成功超越特斯拉(17.2%)。
Robotaxi方面,何小鹏表示L4级别的车型将会在2026年量产,同时还会在政策批准后,开启Robotaxi的试点运营,初期小鹏汽车会自己运营Robotaxi车队,后续会寻找合作方扩大Robotaxi的商业化运营。